##HIDEME##

2007年5月8日星期二

绕弯子

  一本关于思维的书上说,让所有的人都学会思考是不公平的,甚至是残忍的。世事有很多面,转动脑袋无疑是令你看得更宽广。可是,对于只要或者是只想要重复地机械劳动的人而言,乐趣当然就不在于广博地思考。那样,带来的则是关于生命的悲苦与不定。美满容易是眼前的、物化的精神享受,即便不思考也能得知一二。如此一来,思考更像是打开“难”的大门,若无行动迎难而上,那所剩的便是纠缠不清的苦念。
  这个说法不一定对,甚至有些夸大化思考的消极意义。
  我不能讲思考带给我多少痛(有时可以理解为做一个“明白人”的苦。当然,我还是很沉溺并自豪于这种转动脑袋给予的乐趣的),不过,我确实在脑筋上有意无意地绕了弯子(直线不好么?那是捷径,高人的专利。),包括对自己未来定位和职业的探寻上,算是我新近对自身的发现。
  先是领域,凭自身估量,琢磨着自己是适合传播的领域的,然后就把传媒、媒介、营销、策划、公关、广告的AE、文案,还有会展等等,或行业或职业之类的词汇都跑了个遍,也学到不少东西。刚刚开始把营销划入了经管贸易类、以为策划、广告才属于传播学的正统方向,更无知地“公关”仍定位在:吃饭喝酒拉交情。自卑地认为自己完全没有入广告这一行的天分,认为那是传统的视觉美学的行当(我自信我是偏向文字类的)。
  好了,就这样绕了一个大弯子,惊奇地发现我感兴趣的所有字眼都同属于一个大后台——传播学领域(我从前似乎割裂了它们天然的联系),一个平台,施与受的多方参与,并且时到如今,它们都已是互动的,流动的。没有永恒固定的双方角色,也不是单一的信道:多元的、活跃的。
  尽管走了一大圈还是绕回这个点,但至少事实证明了:绕弯子,或许是天性,我有点将来成为唠叨者的潜质(就像我写的这篇博文);这是一次关于个人兴趣的成功探索,印证了我的判断--传播学;我还发现自己和广告大师大卫.奥格威(奥美的老爷子,他倒是更愿意人家叫他出色的文案而不是那些领导头衔)拥有同样的习惯--随想随写和自语,便签条一大堆。
  接下来,我得弄清楚,前面的路怎么走。


P.S. 英文听说读写,练熟手头活,坚持。